版权所有:上海众仁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序号:沪ICP备13008163号-2 技术支持:智大夫
上海众仁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浦南医院
上海浦东新区迎博医院
陈少明 于庆环
重视“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挥中医肛肠科在世界上的优势
汲取现代医学的科学成果丰富肛肠学科
以上海为龙头建造中国上海特色的痔瘘专科
迎接世界挑战发挥中华特色医学痔瘘专科在全球的领头羊作用
关键字:肛肠学科 展望
中国医学是一个长期实践的学科,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中国医学历来重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肛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肛肠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比较独特,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疾病,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正如全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丁义江先生在《中国肛肠病诊断治疗学图谱》的序里所说:“肛肠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病,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在国际上对疾病危害人类的程度,现已通行用生命致残年来进行统计,即仅仅依照死亡率多少而论,显然是很不全面的,还要评估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将对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防治肛肠疾病”这段话言简意赅,精辟的说明,肛肠病虽然不象肿瘤那样有很高的死亡率,但是, --------------------------------------------------------------------上海市浦东南路2400号 肛肠外科电话:021-58892700-8203(病房)-3344(门诊)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肛肠疾病的防治会受到社会的越来越重视。我们要制定切实有效工作方案:
1、加强肛肠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利用电视、报纸、医院的板报进行宣传;举办街道、居委会肛肠病防治知识学习班进行普及学习。
2、加强肛肠病的普查工作:深入到工矿企业、街道的防治站进行基础的普查,对普查出的病例和可疑病例进行筛选治疗和跟踪随访。
痔,是肛肠外科里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宋代《太平圣惠方》首先记述枯痔丁插内痔核的疗法,这比国外的内痔注射疗法(1869年Morgan)早约900年。并且,国外只重视手术治疗,注射疗法曾受到一些挫折而一度终止了研究和使用,停留在最原始的地步。而到目前,我国学者和这方面的专家作出了出色的成绩,以史兆岐为代表研制的硬化剂消痔灵注射液及其四步特色疗法和陈少明、扬里颖为代表研制的枯痔剂痔根断和痔全息注射液,达到了“以药代刀、打破禁区(齿状线)”对内痔、外痔、息肉、肛乳头肥大等均可注射治疗。这些疗法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终生的疾苦并且这些方法仍在完善提高和推广之中。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牡痔居窍旁------ 以小绳,剖以刀”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关于痔疮结扎疗法的记述。近代虽然国外发明了痔的环切术,但是,通过实践检验,这种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多而逐步被淘汰,而我国学者和专家在结扎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改进和完善提高,到目前为止对重度的三期内痔和环状混合痔进行的分段外切内扎手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种手术具有远期疗效可靠、无后遗症、并发症少为特色,是一种保留的好术式。
肛瘘和肛周脓肿,挂线治疗,不仅体现了中医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医在发展、在汲取现代科学成果方面取得成功的典型实例。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对肛瘘的挂线疗法作了精辟的论述:“……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自消”。我国挂线疗法不断发展,沿用至今,成功的解决了高位肛瘘肛门失禁的难题,在世界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和国外对复杂性的肛瘘治疗要经过腹部开口截肠造口,再修补肛瘘,再二期吻肠封口术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通过对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的认识,弄明白了肛周脓肿的发病机理,对瘘管性脓肿为防止后遗肛瘘避免二次手术切开的痛苦,采用一次切开挂线术,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中医学在不断发展,中医学在不断汲取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学是世界上的领先医学的典型实例又一例证。在药线的改进方面陈少明成功的研制出弹力药线,解决了中医药线无弹力,挂线后需紧线的缺陷和西医、中西医结合挂线使用橡皮筋有弹力但是无药物作用的缺陷。可谓是使古老中医的挂线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改进挂线具有痛苦小,疗程短,一次手术成功,治愈率高等优点。本疗法兼取了中医挂线祛腐生肌和中西医结合切开挂线法的自行切割之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免除了中医挂线法紧线的痛苦,又减轻了切开挂线法广泛的组织切除所带来的创伤。另外,加之药线本身的线物作用,疼痛比传统中医挂线和中西医切开挂线均轻。由于两线的联合作用,不仅切割迅速,并且能防止切开挂线法在开始切割时肌肉的反作用力过高而滑脱或断裂。
肛裂,中国中医学文献对肛裂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认为此病属于“痔”的范畴。《外科大成》中二十四痔的钩肠痔记有:“肛门内外有痔,折缝破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者,服养生丹,外用熏洗,每夜塞龙麝丸于谷道内,一月收功”。《医宗金鉴》痔疮篇中记有:“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这些记载形象地描述了肛裂的表现,而且又强调指出便秘是本病发生的原因。清代马培之著《马氏痔瘘七十二种》已有“裂肛痔”的记载。 中国医学治疗本病,主张治病求本,重视非手术治疗,这与国外强调手术法比较有明显不同。
现代中医学不仅发展传统医学精华,而且吸取世界医学的先进技术,重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验证了肛裂手术切断的括约肌实质是内括约肌(平滑肌)、肛裂病理组织栉膜是肛裂慢性炎性增生的结果,手术中应予切断。内括约肌痉挛是肛裂不愈合的主要病因。
但是现行肛裂病因学说仍存在着的缺陷。肛裂的解剖因素学说:仅能说明肛裂发生于肛门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而不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因素所在,没有“嵌塞因素”就没有形成肛裂之直接因素,肛裂就不会发生。外伤学说:嵌塞物是外伤的条件和根源,而外伤是嵌塞物阻碍排便所造成的结果。肛裂的感染学说:笔者认为,感染可继发于肛裂的形成之后,是肛裂转为慢性和病理演变的条件,而发生于肛裂之前是痔疾加重或转化(嵌塞因素)的条件。内括约肌痉挛和慢性炎症刺激及肛管狭窄是肛裂形成后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
鉴于传统的肛裂病因学说存在着缺陷,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反复研究,打破传统观念与思路,提出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所谓嵌塞学说指肛门直肠内因物嵌塞(各种原发病变)阻碍排便,排便时导致肛管过度扩张,超过肛管扩张极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周期性疼痛,反复肛管扩张或撕裂感染创面形成梭形溃疡。新学说的诞生,弥补了传统学说的缺陷,能全面概括肛裂的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便于理解并指导临床治疗。
对肛裂的治疗,总的原则是“以通为用”,正确判断发生肛裂的原因,彻底治疗原发疾病。 解除“嵌塞因素”就能获得正确的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不能草率手术切断内括约肌,切除栉模带,过分追求手术而成为单纯的“手术匠”。这符合中国传统医学主张治病求本,重视整体观念,与西方医生只注重局部的手术疗法有明显不同。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嵌塞学说”为指导,对慢性肛裂治疗原发疾病,对内括约肌不切断,对栉膜不予切除,大量病例均获得治愈,减轻了患者手术痛苦,缩短疗程,避免了手术并发症。
以上方法具有简、便、验、疗程短、痛苦小、费用少,符合用筛选、淘汰法则后的优选方案,是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医疗法。
排便障碍,肛肠动力性疾病,主要为肛门大肠动力异常导致的便秘、肛门失禁、腹泻,并常伴有腹痛、肛门坠胀不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其中以便秘病症最常见,颇为复杂,可分为结肠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对结肠型多采用中医药治疗,部分患者可采用结肠次全切术。出口梗阻型中可分直肠前突和直肠前壁薄弱,选择经直肠或阴道修补术和硬化剂注射术。对盆底痉挛综合征可采用中医切开挂线法、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以及生物反馈疗法。对于这些手术的适应症及疗效还需继续研究。随着对肛肠动力性疾病的研究,肛门直肠动力学应运而生。即以静力学和动力学及肌电为主的方式来研究结直肠肛管盆底的各种运动方式,从而对排便生理、病理学进行研究,是肛肠科工作者一个新的课题。
在临床上,俞宝典对重度痔合并梗阻型便秘的术式进行了课题研究,提倡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通过合理设计,同期手术,避免术后并发症,提高近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达到重度痔与出口梗阻型便秘一期治疗的理想效果。另外,还采用中医强力挂线快速松解术矫治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型出口性梗阻便秘探索出较好的治疗方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实忠学者于1985年率先在国内提出“肛肠动力学”概念,在反复研究中逐步完善,逐步合理化,到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有关便秘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供临床应用,前后已在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结肠直肠肛管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与外科治疗的研究》《盆底失迟缓综合征》 《直肠前突—盆地松弛综合征的表现》 《直肠前突与盆底松弛》 《出口阻塞综合征》 《顽固性便秘的结肠运输试验》《上海地区正常成人自然排便频率调查》 《正常国人肛肠动力学研究》 《盆底肌电图检查》 《肠道出口转运功能检查》等多篇论文,近几年又致力于肛肠压力测定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的研究,对其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并结合最新的电子技术对肛肠压力测定仪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制与开发为临床许多患者解除痛苦。
大肠癌,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发病率大体为5.6~6.8/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浙江的资料中,位癌死率第三位,在美国已位癌死率第二位。目前,早期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治疗从强调手术根治转向综合治疗,即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生物治疗。并注意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技术的提高,保肛手术的比例在明显提高,我国学者席忠义、高春芳率先于80年代末期进行了中下段直肠癌在肛门处人造肛门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80年代后期,出现了经肛门内镜下手术,可扩大至直肠癌上段和乙状结肠癌。中药在大肠癌术后运用,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和反应。国外从基因转录水平阐明:实验证实生黄芪、生地黄、生白术、生苡仁具有调节外周血中β内啡肽的含量,实现升高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基础理论研究
新仪器的研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1肛垫 人类肛管内齿线上方有一宽约1.5~2.0cm的环状组织带,既往称为痔区。该区厚而柔软,1975年Thomson[1]命名为“肛垫”。肛门镜观,可见肛垫借“Y”形沟分割为右前、右后及左侧3块,它们是由12~14个直肠柱相对集中而成。3个肛垫宛如心脏的三尖瓣,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
肛垫系胎生时就存在的解剖学实体,它的主要结构成分是:粘膜上皮、血管、平滑肌及弹性结缔组织纤维。Thomson(1975)[1]、Bernstein(1983)[1]等曾将痔切除标本与尸体正常肛垫标本作对比观察,发现二者并无组织学上的明显差异。
基于上述认识,近年来在治疗的理念上愈来愈多的学者已放弃适痔必治的观念,改为只对有症状的内痔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目的上由过去的以消除痔块为目的,改为消除症状为目的。在手术方法以上过去的尽可能彻底地在解剖学上将痔切除,改为通过手术使脱垂的肛垫复位,并在手术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的结构,以达到术后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地影响精细控便能力的目的。
从生理解剖角度上来讲,痔(痔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也是目前概念混淆的原因,从解剖组织学上的“痔”字是广义的字,即为突起的小肿块、垫片,和“寺”的意义接近;狭义的“痔”字是“痔疮”,即痔=痔疮)是在直肠下端、肛缘、肛管处有衬垫片功能作用的组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病理状态(溃破、增生、脱出、出血),即发生了痔疮的这种疾病。要正确认识这个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即肛垫(痔=寺)是肛垫(痔=寺),痔疮是痔疮,痔疮的生理解剖基础是原发位置有肛垫功能作用的组织,肛垫在病理因素下所致的病理结果是痔疮。很通俗的来理解,譬如:葫芦是葫芦,瓢是瓢,肾是肾,肾炎是肾炎。
痔的生理解剖肛垫学说的创立,极大地丰富了肛肠学科的发展,提示我们要注意保护肛门的功能状态,特别是在切除、结扎痔疮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肛门的原有功能状态即肛垫的功能状态。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其实,现行的对混合痔的外切内扎术即是在保护肛门的原有功能状态,即对内痔采取保守的结扎办法,只结扎增生肥大部分保护原有的肛垫功能,对外痔因无肛垫功能所以可进行一次切除的设计办法。肛垫的功能是协助肛门括约肌进行肛门闭合的,如果它增生、肥大、移位、脱出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还破坏了原有的闭合功能。临床表现为脱出、溃烂、出血、血栓、水肿、痛疼、渗液(肛门潮湿和瘙痒)等症状,并且还嵌塞在直肠内阻挡排便,引起排便障碍;那么就要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对增生肥大部分和移位脱出部分就要切除。现在,国外推行的PPH痔上黏膜环切术,一方面是把脱出的痔核提上去,另一方面通过阻断痔上动脉血管间接的使痔核体积缩小而起到了治疗作用。
1.2肛裂
(1)应用解剖
Schouten(1994)[1]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检测31例健康成人的肛管皮肤血流,证实肛后连合区血流灌注压明显低于肛管其它区(图)。
根据肛管血供的局部解剖学研究,证实并支持了肛裂的血管病因学说,即肛裂是缺血性溃疡。但是有关部分患者为何好发前位肛裂,其发生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国内学者陈少明通过对历史演革的研究和其他学说的对比,通过逻辑推理、分析研究,提出“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鉴于传统的肛裂病因学说存在着缺陷,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反复研究,打破传统观念与思路,提出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所谓“嵌塞学说”指肛门直肠内因物嵌塞(各种原发病变)阻碍排便,排便时导致肛管过度扩张,超过肛管扩张极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周期性疼痛,反复肛管扩张或撕裂感染创面形成梭形溃疡。新学说的诞生,弥补了传统学说的缺陷,能全面概括肛裂的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便于理解并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演变:因“嵌塞因素”阻碍排便,肛管口径超极限扩大,由于解剖学上肛管前后薄弱,肛后连合区血流灌注压明显低于肛管其它区。 故首先被撕裂。肛裂常发生于肛门瓣和肛门缘之间,内括约肌最下部浅面。初期只是肛管皮肤裂口,有的裂到皮下组织或括约肌。裂口是线形或棱形,如将肛管张开则成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浅有弹性,由纵肌将裂底与内括肌分开,如施以适当治疗可以治愈。由于内括约肌常常痉挛收缩,裂口血液供给缺少,受“嵌塞因素”剌激和继发感染,裂口边缘增厚,周围充血,底硬,可见内括约肌环形纤维。裂口处神经丰富,感觉敏感,轻微刺激可引起剧烈疼痛。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改变,浅部静脉和淋巴回流阻碍,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结缔组织外痔。裂口上端肛门瓣、肛乳头水肿和纤维变性,使肛乳头进一步增生肥大(即嵌塞物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裂口的侧缘纤维变硬,周围组织内发生脓肿,破溃到肛管,形成瘘管。裂底内括约肌变形明显,处于痉挛状态,肛管压力增高。因此,可见裂口、结缔组织外痔、肛窦炎、肥大肛乳头、栉膜带和瘘管等6种病理改变。由此可见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外伤、解剖结构、感染、内括约肌痉挛学说仅是肛裂发展中某一环节的生理因素和病理演变,最根本的病理因素是原发的肛门直肠内的 “嵌塞因素”。
1.3 肛瘘的应用解剖
肛瘘的形成和延伸途径与解剖学关系极为密切。
肛腺3~10个,多数位于粘膜下层(80%),内括约肌肉(8%)、内括约肌纵肌面(2%),进入联合纵肌层者有20%。肛腺管通常开口于肛隐窝,故又称隐窝腺。自从1880年法国解剖学家Herman和Desfoses发现肛腺以来,隐窝腺感染一直为人们公认的肛瘘发病学说,许多学者对肛腺的形态结构、组化特性及分布范围等曾作过详尽观察。
1990年Shafik[1]根据中央间隙解剖学的研究,提出:病菌侵入肛周组织的门户不是肛隐窝,而是破损了的肛管上皮。原发性脓肿不是沿肛腺形成的括约肌肌间脓肿,而是在中央间隙内最先形成中央脓肿,继而沿纵肌纤维向其它间隙蔓延形成肛瘘。此即肛瘘病因学的新概念---中央间隙感染学说。这一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肛周脓肿(即中央脓肿)发生率较高的临床现象。关于病菌如何侵入中央间隙,他认为这与间隙内侧皮肤的解剖特点有关:(1)此处皮肤借纤维隔与中央腱直接相连,较坚硬,乏弹性。(2)皮肤深面是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的间隙,缺乏肌肉支持,易外伤感染(如硬便擦伤)。一旦感染细菌侵入间隙后,感染可短期地局限该间隙内,若被忽视或误诊,即可发生向其它间隙蔓延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或各种类型的肛瘘。
总上所述,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2.新仪器的研究
现代诊疗新技术,在肛肠科开发、积极引进运用方面,有新的发展。“痔疮负压数码检查仪”(专利号02246526·X),该项技术首次使痔疮的诊断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提供了一种不用插入肛内,利用负压原理逼真模拟痔疮动态脱出,进行直观的视诊方法,并可应用数码照相技术准确记录病理状态,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图像,方便临床和科研。此项技术正在临床推广使用。“红外线腔体影像检查仪”(专利号00230160·1),即肛肠、阴道、口腔、五官影像内窥镜和胶囊内窥镜小肠检查仪,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内的空白。此项技术可替代电子肠镜对全肠段进行动态观察和检查。以上两项技术都是我国学者自行设计的专利项目,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性。在新仪器的引进应用方面,肛肠动力性疾病诊断及其研究可采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anorectal manoetry)、排粪造影(defaecography)、结肠运输实验(colontransmit test)、闪烁照相术,99锝(Tc technetium是第一种用人工方法制成的元素)可检测食物运动速度,盆底肌电测定(EMG),纤维内窥镜早期诊断大肠肿瘤,CT、MRI、腔内超声对早期诊断肿瘤、肠壁内病变、肿瘤浸润肠壁的层次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提供了客观的资料。当代生物医学工程也渗透、应用在肛肠学科里,如对肛肠术后并发症,肛门狭窄,可行气囊扩张,腔道内置入支架。支架由钛镍记忆合金制作,表面覆以高分子生物膜,具有耐腐蚀、透气性、组织相容性好的优点。
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方面发挥了极高效应,在其他学科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怎样把现代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肛肠学科的教学、肛肠病的防治知识的普及以及科研工作中,是我们广大肛肠学科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国第一部肛肠科学者自行编制的肛肠病电子图谱读物《中国肛肠病诊断治疗学图谱》已问世,它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肛肠病工作者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这项技术。但是,这仅是一个好的开端,仍需要更多更好的肛肠病电子图谱读物出现。
在网络建设和肛肠病学科交流及知识普及方面“中国肛肠病信息网”于2000年由西安张家堡肛肠医院创办,是国内首家肛肠病综合性信息网站,肛肠病信息网在过去两年的运行过程中,得到了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广大肛肠病患者的一致好评。
另一个大型网站“中国中医痔疮网”即:http://www.zhichuang.com 于2000年由陈少明创办,仍正在不断的建设完善之中。本网站主要是研究与探讨中国肛肠病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中国中医在肛肠学科方面的成就与贡献以及中国中医在肛肠临床上的高超技术与绝技。主要介绍常见肛门疾病和大肠疾病便秘、慢性结肠炎、大肠肿瘤、直肠癌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好的防治肛肠疾病,全国一些大中小城市先后新开了痔瘘专科和专科医院。
上海虽然加强了一些大医院的痔瘘专科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专科医院,这是远远不够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中国2008年的申奥成功,上海2010年申办世博的成功,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和国际的交流、交往更加频繁,人口在不断的增长,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文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仅仅现有的专科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就那浦东新区来说:300多万人口,肛肠的发病率是60%,那么的痔疮人数是180万,按10%的人数来就诊,那么就有18万人次的病人。在浦东新区建立一个肛肠病特色治疗中心,如果说每年能分担1/10的工作量,那么每年要做18000人次的手术,按每人次手术住院的平均收费3000元,那么经济效益是即痔疮科收入是54,000,000元,目前浦东新区还没有几家象样的肛肠病专科,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浦南医院领导筹建痔瘘专科并决心创办浦东新区肛肠病治疗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项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上海是全国文化科技技术的中心又是肛肠病的高发区作为肛肠病防治的研究基地是一个好的选择,医药科技技术人员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特色的、上海特色的新型的肛肠病防治道路来带动全国的整体水平,并利用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的有利条件,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使我国肛肠学科的整体水平永远处在世界的前列。
(一)历史
在历史上,1.公元前770——前221年,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痔瘘等病名,后被世界所采用,2.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在世界上最早的详细记述痔的结扎疗法“挈以小绳,剖以刀”和负压疗法“以小角角之”和蛲虫病的记载。3.在《神农本草经里》提出“脱肛”等病名。4.公元25——220年医圣张仲景发明了肛门栓剂-蜜煎导,5.晋·葛洪(261—341)《肘后备急方》“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捣汁。筒吹如肛门中,取通”的记载来看,当时以有了灌肠器—“筒”。6. 公元752年王焘首先提出内外痔分类法和盐水灌肠术。7.公元982-992年,宋代发展了痔的结扎术和枯痔术,并且已有痔瘘专科医生和专科医院。8. 首载《永类钤方》发明的肛瘘挂线疗法。
有句俗言“尤太人的脑,阿拉伯人的嘴,中国人的手”我要说中国人不仅有灵巧的双手还有智慧的大脑。
现在在世界上,现代的希腊人不是原来希腊人的后裔,现代的埃及人不是古埃及人的后裔,只有我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保留了几千年的经验。
(二)现状
我们不要以几千年的历史经验而自居,我们要发扬中医药学的精华,汲取现代科学的成果,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计划,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一)继续加强基础学科的研究,其实,我国在基础学科的研究方面起步并不晚,我国是四大发明之国,只是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科学发展才受到障碍。我国古代医学家对大肠肛门的解剖于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即对人体做过实地的解剖。如《灵枢·经水》曰:“若夫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皆有大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1637年)“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回肠当脐右回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广肠傅脊以受回肠,乃出滓秽之路,大八寸径二寸寸大半,长二尺八寸……”。肛肠一词首见于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距今约一千年,可为世界肛肠一词最早的应用者。
近年来我国肛肠学者,对肛肠的局部解剖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张东铭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参考国外的肛肠解剖学新成就编著了《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李忠实在肛肠动力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论述撰写了《结肠直肠肛管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直肠前突与盆底松弛》 《出口阻塞综合征》 《顽固性便秘的结肠运输试验》《盆底肌电图检查》《肠道转运功能检查》等论文。卢任华在国内首创了排粪造影,提出了中国人的有关正常参考值和一些异常的诊断标准;发现两个X线征象:鹅征、搁架征;提出耻骨直肠肌肥厚症及骶直分离的排粪造影诊断,部分论文得到德国、香港等地著名刊物特约。发表《排粪造影对肛直肠成形术后的功能判定》、《耻骨直肠肌肥厚症的排粪造影诊断》、《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和正常测量》、《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DS—I型排粪造影用装置和测量尺的研制》等论文。以上的研究在国际上虽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二)加强对中医特色疗法深入研究,并使之规范化,中医特色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怎样才能得到世界上的承认呢?首先必须先拿出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被国际公认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就目前情况,中医的疗效要得到国际的承认,必须服从西医的评价标准,这对中医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反之,如果把西医理论和西药拿过来用中医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哪也是不合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振吉副局长曾说:“中医临床的关键环节有三个,即科学的临床、科研的设计和疗效的评价体系。这里最难最难的就是迫切需要逐步建立规范的、符合中医特色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三)继续发挥中医药在肛肠学科方面的优势
1.应用中医药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肛肠学科 譬如:应用中医的脏腑、气血、经络、脉象学说来研究直肠脱垂、盆底肌障碍综合征,寻求非手术疗法代替一些手术疗法,解决手术带来的弊端。
2.应用中医药的“治未病”的思想理论作指导,研究出肛肠病防治保健健身器材、保健品和保健操,力争使国民的肛肠病发病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3.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把中医药在肛肠科方面的科学成果介绍到世界上并及时反馈信息,以此来促进肛肠学科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 《 肛肠外科解剖学的现代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第21卷第11期
2.傅传刚 痔手术治疗的术式演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第21卷第11期
3.陈少明《 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第二届肛裂专题会议交流论文 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第九次全国肛肠学术会议获奖论文
4.陈少明《<五十二病方>痔题译释与浅论》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5. 俞宝典《重度痔合并梗阻型便秘的术式进行了课题研究》和《强力挂线快速松解术矫治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6. 胡伯虎 陈少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7. 陈少明 于庆环《中国肛肠病诊断治疗学图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8. 陈少明 于庆环《现代中医肛肠病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
电话:13564644488
版权所有:上海众仁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序号:沪ICP备13008163号-2 技术支持:智大夫